一、竞赛规程
(一)竞赛名称
沈阳工程学院智慧海洋科技创新大赛。
(二)竞赛目的与意义
深邃的水下世界神秘莫测,人类探寻水下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止。“海兴则国强民富,海衰则国弱民穷”,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兴衰安危。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蓝色正逐渐渗入我国经济的底色。海洋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事业发展的引擎,其中水下智能装备(水下机器人、潜标、智能水声通信装备和水下观测传感器等)的研发及应用是当前科学技术研究和企业制造以及临海城市科技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
通过举办大学生智慧海洋科技创新大赛可以搭建海洋智能装备产学研合作与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生产、教育、科研、应用的协同发展,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参赛对象与要求
大学生智慧海洋科技创新大赛:每支参赛队伍由1-2名指导教师和2-5名选手组成,设一名队长,队长由学生兼任,队伍总人数(包括队长、指导教师)不超过6人。
(四)竞赛内容与方式
大学生智慧海洋科技创新大赛:大赛主题为“水下智能装备的创新与应用”。包括对水下机器人、潜标、智能水声通信装备和水下观测传感器等进行设计及应用,具体分为概念组、实物组。
1.概念组: 选手设计出一种水下智能装备(水下机器人、潜标、智能水声通信装备和水下观测传感器等),并综合应用文字、数据、图片等元素阐明自己的设计方案。
2.实物组: 水下智能装备(水下机器人、潜标、智能水声通信装备和水下观测传感器等)实物制作。针对水下装备领域,选手可自由发挥,设计并制作出一款能够应用于或有潜力应用于水下的智能装备。
(五)竞赛时间及报名方式
1.竞赛时间:
报名时间:2022年5月22日-8月6日
初审时间:2022年8月7日-8月8日
函评时间:2022年8月9日-8月14日
答辩时间:2022年8月20日
2.报名方式:
机械学院双创中心现场报名
二、竞赛规则
(一)竞赛规则
实物组和概念组的队伍需上传《参赛报名表》、《参赛作品项目书》、项目展板等到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实物组还需上传实物照片或视频,若有其他材料可另附。
实物组和概念组队伍均需自行设计展板进行展览,展板尺寸统一设计为0.8m*1.8m,要求显示大学生智慧海洋科技创新大赛字样,并注明参赛院校、指导教师、参赛队员、项目介绍、项目图片等信息。
(二)评审方式与评分标准
1.评审方式
(1)初审:竞赛组委会人员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初审后,提交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2)函评:评审委员会采取评委打分方式,采取平均分制度,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3)答辩:函评排名前25%的队伍参加最终答辩,并确定特等奖与一等奖。方式为5分钟PPT演示+5分钟提问。
2.评分标准
评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标准,以质论奖。评分标准如下:
实物组评分标准:
评分项 | 总分 | 评分细则 | 各项目分值 |
作品基本情况 | 40 | 作品完整行、可操作性、制作的合理性 | 25 |
演示顺畅度、任务完成能力 | 15 |
作品创新性 | 20 | 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对作品的创造是否有新见解 | 20 |
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 20 |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 | 10 |
作品的市场转化前景 | 10 |
展板设计 | 10 | 展板设计是否美观、整洁、语言、逻辑表达是否简洁 | 10 |
项目书 | 10 | 格式规范、排版精美、主题突出、逻辑清晰、内容全面、语言精练 | 10 |
概念组评分标准:
评分项 | 总分 | 评分细则 | 各项目分值 |
作品创新性 | 40 | 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 | 20 |
对作品的制作解释是否合理 | 10 |
该创新性是否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空白 | 10 |
作品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 40 | 作品的可行性 | 15 |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 | 15 |
作品的市场转化前景 | 10 |
展板设计 | 10 | 展板设计是否美观、语言表达是否简洁 | 10 |
项目书 | 10 | 格式规范、排版精美、主题突出、逻辑清晰、内容全面、语言精练 | 10 |
(三)奖项设置
概念组和实物组分别设特等奖10%,一等奖15%,二等奖20%,三等奖25%,优秀奖若干。
(四)申诉与仲裁
仲裁委员会由比赛评委老师组成。对赛事进行中出现的争议将由比赛队长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及时了解比赛中发生的争议,对赛事纠纷进行调解。
(五)竞赛结果公示
比赛结果将在沈阳工程学院公众号进行公示。
三、其他
(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高强老师 电话同微信:15940539846
(二)队长与选手须知
本次竞赛免收参赛费。
(三)其他未尽事宜
1.知识产权
(1)参赛者申报的作品不得侵犯其他第三方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名誉权或其他任何合法权益。
(2)参赛者申报的项目所包含的任何文字、图片、图形、音频或视频资料,均受版权、商标权和其他所有权的法律保护,未经参赛者同意,上述资料不得公开发布、播放。
2.竞赛安全
(1)比赛期间所有人员均需服从当地防疫要求。
(2)加强防控知识宣教,强化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科学宣传普及,引导参赛人员和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新冠肺炎防治知识,注重手部卫生。在没有进行手卫生之前不随意触碰口腔、鼻腔和眼睛,活动期间正确佩戴口罩。
(3)比赛场所在会前应至少开窗通风半小时,会议期间尽量开窗通风,必要时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加强室内空气流动。如会议室不具备开窗条件,应确保会议期间集中空调正常运行,关闭回风系统,采用全新风运行,使室内有足够的新风量。
(4)不信谣,不传谣,严禁利用社交媒体传播不实信息制造恐慌情绪。
3.竞赛时间具体安排:
日期 | 时间 | 活动内容 |
5月22日-8月6日 | 全天 | 报名 |
8月7日-8月8日 | 全天 | 初审 |
8月9日-8月14日 | 全天 | 函评 |
8月14日 | 18:00 | 函评结果公示 |
8月20日 | 全天 | 答辩 |
8月21日 | 全天 | 获奖公示 |